齐一民2025年福建行(3)参观福建省图书馆、福建博物院,醉在福州西湖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8:50    点击次数:55
步姿读书会“步履风华”第十一期泉州行暨本人第二次福建行散记之三去福建省图书馆、福建博物院,陶醉在福州西湖

(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晨)

作者/齐一民

作者供图

到所有省会城市不免都去省图书馆走一遭,去年到昆明时去了,今年到上海时去了,昨天就去了福州的省图书馆。

果然,那两本《六十才终于耳顺》就立在书架上一动不动、笔挺地等着他的主人。摊开来看看,头一页是我自己用毛笔画的自画像——那还是六十岁还没到之前的形象,那本书也是临近六十岁紧锣密鼓写的,昨天读着它的我已经六十三岁多了,因此,那算是自己回忆自己。这部精装版的书我知道,是我的书在图书馆馆被借阅次数最多的几种之一,这不, 这本就被人折叠过呢。

展开剩余84%

作者供图

省图书馆里静静的,有股书的香气——所谓“书香”就是指此种气味吧,有点像松香,也有点像樟木味道。

写书读书都是一种“素”的活计——“荤素”的那个“素”,是要静下心来,因此,在图书馆静坐的人有些像在庙里打坐。

告别自己的“六十岁之作”以后就到“西湖公园”中的福建博物院走走。这两年跟着“步姿线下文学团队”走了不少城市,也顺便去了不少博物馆,比如云南省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、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,这次算撞上福建博物院了,因为我从“西酒”(西湖大酒店)房间就能俯瞰到它。

作者供图

和云南省博物馆相比,福建省博物院没那么气派和宏伟,也没有苏州博物馆的设计(出自贝聿铭之手)那么讲究,因此显得松散,也十分寂寥。或许它是旧的?还有更大更新的在别处?

“福建省考古研究院”就在博物院区域内,看到那块牌子,不禁想起去年离去的老同学朱岩石,他是著名考古学家也是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,他肯定到过这个楼。

才知道“寿山石”就出在福州的寿山乡,就将博物院那座由一个据说是出自一位“再也雕刻不动的老先生之手”的那最后一件作品——一个老头的坐像给收入囊中——因为那个老头的神态的确很像我这枚老头。我得意地在朋友圈晒给那些喜欢偷窥的朋友看并写道:“一方出自老人之手的最后一座老头寿山石像,被另一个和那个老头连相的北方老头买断!”

即便有了寿山石坐像作陪伴物,人也不见得就长寿——这我是懂的,而它——那个也很像齐白石笔下坐僧的寿山石头老头,肯定要比本人长寿的多。

他会真会永生不朽,因为它是块顽固不化的坚硬石头,而我等肉体凡胎之辈都将速速灭亡。

寿山石啊寿山石,你真是长寿之石。

作者供图

由于住的是“西酒——西湖大酒店”这个窗外就是福州西湖全景的“湖光山色第一楼”,因此就和西湖缔结下了眼缘和善缘,每天抬头观赏它的云诡波谲,迈步行走于它的亭台岸边,睡卧沉入进它的梦幻之境······它多么像杭州西湖啊,无论是白天和夜晚,你漫步于此西湖时,时时刻刻会让你想到彼西湖——我“老家”杭州那个,那亭台楼阁、长桥短径、云影波纹、笑语欢生、歌舞升平,所有的一切,都是似乎是杭州西湖的翻版,真让你“只把西湖(福州)当西湖(杭州)”!

看来“西湖”名字不是白叫的,没两下子的湖是绝不敢随便自称“西湖”的,而湖周边那些带“湖”字的名字比如“卧湖路”的名字,也的确起的恰当和传情。

我注意到福州西湖里的那些小鱼儿和杭州的不太一样,福州西湖的鱼比杭州西湖的鱼身材短小,而且有些鱼的眼圈竟然是金色的——灰黑的身子、金色的眼圈,长得酷吧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鱼也一样。福州没有“西湖醋鱼”那道菜,因此福州西湖的鱼能放心大胆地在水中嬉闹。

去年随着“步姿文学旅行团”在昆明游了翠湖,那是个文学故事一大篓子的“文人湖”,去了还想再去或者呆下不走,这次顺道来福州西湖并小住两三天算是个额外收获,不过从人文角度看,即便福州西湖中心岛也有座巨大的林则徐雕像,福州西湖和杭州西湖昆明翠湖相比,是故事不多的。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作者供图

(本篇完)

发布于:北京市